7月13号我们将要去的是我们的是位于渎浦的番茄基地,番茄基地并不是很近,尽管我们出发的挺早,当我们赶到时还是感到了强烈的闷热,随后负责人及当地的一个番茄种植合作社的书记带领我们参观了番茄大棚。不巧的是番茄基本早已收获完毕,不过大棚里的植株上仍然有三三两两的小番茄。走在大棚间不时能感受到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一种方法叫做“闷棚”,最后大棚里面的温度可以达到七八十度,这样就可以杀死里面的各种细菌和昆虫。负责人紧接着给我们演示了大棚薄膜的打开与封闭,全套装置都是机械化的,比以前省时省力。说到省时省力,我想那一套从以色列引进的全自动滴灌才是更加值得一提的,只需按下一个按钮就可以自行完成整个大棚里的灌溉工作。
在大棚外我们合影留念后,大家一起去了番茄基地的仓库,其实这里就是一个中转站,收获的番茄在这里经过包装后即通过经销商运往各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几种不同的包装箱,负责人的话也证实了我们的猜想,原来他们会把番茄按照优劣分为四个等级再进行出售,这样也更有利于他们的收益。
在仓库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番茄从育苗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以及他们种植番茄的各项技术要领。我们的队友也及时穿插的提问了一些关于他们销售及盈利方面的问题。提到展望负责人动情的说希望我们大学生能够努力学习,以后研发新品种,同时番茄基地也急需一个大的冷库,这样才能保证番茄基地的效益。
一切工作结束后我们又踏上了返回之路,在车上我也不得不深思。的确,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在技术方面与一些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自己的思考和重视。